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1 21:28:59
2025年1月25日,柔宇顯示旗下部分資產在多次流拍后,被競買號為“N5158”的神秘買家以約5.04億元拍下。2月21日,記者實地探訪發現,該資產已被惠科股份接手。惠科股份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專注于半導體顯示領域的科技公司,2024年2月在深圳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籌備二度沖擊IPO。業內認為惠科股份借此布局OLED領域。
每經記者 王晶 每經編輯 陳俊杰
經歷多次流拍后,深圳柔宇顯示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顯示)旗下的部分拍賣資產終于迎來了新主人。
阿里司法拍賣平臺顯示,柔宇顯示位于深圳市龍崗區坪地街道的柔宇國際柔性顯示產業園中的12套不動產和一批設備類資產,已經在2025年1月25日成交,被競買號為“N5158”的神秘買家拍下,成交價約為5.04億元。
為進一步了解買家信息,2月21日下午,《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前往上述位于深圳龍崗的柔宇科技廠房,在廠區門口,一位掛著“惠科”工牌的工作人員對記者表示,“我們從1月26日就開始接手這里了,現在這里大概有一兩百惠科的人在(上班),不過產線還沒有正式運轉”。
與此同時,記者注意到,原來柔宇廠房南側門口的“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字樣已經不復存在,廠房的兩個大門口均粘貼了惠科公司的“安全告知書”。該文件顯示,柔宇這塊廠區已經變為“惠科股份有限公司創新半導體顯示分公司”,該公司成立于今年2月12日,是惠科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惠科股份)的分支機構。
惠科股份官網顯示,公司成立于2001年,是一家專注于半導體顯示領域的科技公司,主營業務為研發與制造半導體顯示面板等核心顯示器件及智能顯示終端。2022年6月,惠科曾向深交所遞交了上市申請,但一年后主動撤回申請文件;2024年2月,公司又在深圳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籌備二度沖擊IPO。
對于在LCD顯示市場出貨量位居前位,而OLED市場需要加強的惠科股份來說,此次收購柔宇資產被視為布局OLED領域的重要舉措。CINNO Research 研究總監劉雨實對記者分析稱:“與其他顯示企業選擇的LTPS(低溫多晶硅)主流方向不同,柔宇的技術路線基于氧化物TFT(薄膜場效應晶體管),相對而言更適合制作大尺寸柔性產品。考慮到惠科股份本身在中大尺寸電視、顯示器業務上有較多積累,并且實際生產過QD-OLED顯示器整機產品,轉向中大尺寸或是選擇之一。不過,又考慮到柔宇的G5.5產線規模很小,與各大面板廠正在投資的G8.6產線相去甚遠,因而可能更多配合惠科股份OLED戰略,承擔一些研發試產任務。”
大樓上“ROYOLE”的企業logo依然醒目 每經記者 王晶 攝
深圳市龍崗區東北部工廠林立,最顯眼的莫過于柔宇科技。原柔宇科技副總裁樊俊超曾于2019年介紹稱,柔宇科技位于龍崗的全球首條類六代全柔性屏量產線占地面積約10萬平方米,建筑面積約40萬平方米,該產線籌建于2015年,2016年從一片荒草地上正式開工建設,2018年6月6日正式點亮投產。產線總投資為110億元,由柔宇團隊自主設計、研發制造。
約一年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曾實地探訪漩渦中的柔宇科技,彼時在現場的一個多小時中,沒有人員和車輛進出,制造基地也顯得異常安靜,附近工廠則傳出機器轟鳴聲。柔宇科技廠區三面有門,北側完全封閉,沒有人員值守;當時的南側大門旁還寫著“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記者在柔宇科技廠區門口只看到了3個人,他們是各個門崗的保安,其中一位透露:“近期很多人辦理離職,廠區最近數月幾乎沒有生產。”
近期,柔宇科技部分資產迎來新買家后,記者于2月21日下午再次來到柔宇科技廠區門口。一位惠科股份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我們跟(柔宇這個)項目已經跟了好多年,現在這里已經是惠科全國的第六個廠,有一兩百人在這里上班。”
目前,柔宇科技生產大樓上“ROYOLE”的企業logo依然醒目,但上述工作人員稱:“等(公司名字的)效果圖出來,我們就(換新的logo)貼上。”
對于柔宇上述產線的量產能力,2022年4月一位柔宇內部人士曾向記者介紹稱:“柔宇在深圳龍崗的產線一期建設已完成,大概是280萬片/年,尺寸為7.8寸左右。”不過280萬片/年的規模放到業內仍屬于小規模(量產)。
作為全球柔性電子科技行業的先行者,柔宇可以算是折疊屏手機的“鼻祖”。柔宇科技早在2014年就發布了全球最薄的彩色柔性顯示屏;2015年7月,柔宇科技啟動了世界首條超薄柔性顯示模組及柔性傳感器量產線;2018年又發布了全球第一款折疊屏手機FlexPai柔派;2020年柔宇科技曾以超60億美元的估值上榜《2020中國新經濟獨角獸200強榜單》。
然而,多年來柔宇的柔性屏產品始終難以大規模落地,近年來公司面臨員工討薪、“股權凍結”“強制執行”等負面消息。
2024年11月18日,深圳市中級人民法院連發多份公告,裁定宣告柔宇顯示、深圳柔宇電子技術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電子)以及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柔宇科技)三家公司正式破產。其中,柔宇顯示、柔宇電子均為柔宇科技全資子公司。該裁定顯示,依據管理人對柔宇顯示現有資產及負債的調查結果,可以認定柔宇顯示不能清償到期債務,且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
伴隨著柔宇科技走向破產清算,2024年11月28日,柔宇顯示名下資產在淘寶的“阿里資產”被公開拍賣,起拍價約12.3億元,2024年12月14日,柔宇顯示資產的報價已經降到9.8億元,但因無人出價又流拍。此后,該資產還經歷了兩次流拍,直到2025年1月25日,才被惠科股份拍下。
柔宇科技大門口的“柔宇國際柔性顯示基地”字樣現在已不復存在 每經記者 王晶 攝
與名氣較大的面板廠京東方A(000725.SZ,股價4.54元,市值1709.08億元)、華星光電和深天馬A(000050.SZ,股價9.25元,市值227.34億元)相比,惠科股份不太被消費者熟知。
該公司官網信息顯示,公司依托四條技術特點各有側重的G8.6TFT-LCD高世代產線和四座顯示終端生產基地,目前已實現電視、顯示器、筆電、平板電腦、手機、車載、工控等多種應用場景顯示面板的量產出貨。群智咨詢數據顯示,2023年度公司LCD電視面板出貨量、顯示器面板出貨量、智能手機面板出貨量分別位列全球第三名、第五名、第三名。
2024年2月,惠科股份在深圳證監局辦理輔導備案登記,擬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A股上市。回顧其上市歷程,惠科股份曾于2022年6月向深交所遞交了首次公開發行股票并在創業板上市申請。該次IPO,惠科股份原計劃募資95億元,用于長沙惠科中大尺寸OLED半導體顯示器件研發升級項目、Mini LED直顯及背光生產線擴建項目、惠科股份智慧物聯顯示解決方案項目、綿陽惠科Oxide產研一體化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及償還銀行貸款。然而,事隔一年后,2023年8月惠科股份申請撤回申請文件,2023年8月深交所終止公司創業板IPO審核。
業績方面,惠科股份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分別實現營收105.77億元184.64億元、357.09億元和133.14億元,凈利潤分別為-12.77億元、4.15億元、54.06億元和2.5億元。2019—2021 年,公司的綜合毛利率分別為3.72%、17.48%和 37.62%,呈現較快的增長趨勢, 2022年上半年,終端產品需求減弱,面板市場價格持續下跌,受此影響,公司綜合毛利率下降至12.16%。
產品結構方面,惠科股份聚焦TV面板領域,該產品銷售額從2019年的37.32億元增長至2022年上半年的70.44億元,營收占比從36.38%增至54.28%,公司客戶包括三星、LG、戴爾、惠普、聯想、海信、TCL、小米等。
如果說LCD是顯示行業目前的主流技術,那么OLED算得上前沿技術。 OLED是有機發光二極管,與LCD技術不同,OLED是自發光顯示,可以讓產品更輕薄、反應速度更快、顯示畫質更優異。 目前智能手機、可穿戴設備等中小尺寸產品是OLED最重要的應用領域,京東方、華星光電、深天馬等均已掌握OLED技術,并在小尺寸手機OLED面板市場布局產能,尤其是京東方,已成為全球第二大OLED面板供應商,僅次于三星。
雖然惠科股份也在研發OLED技術,但在OLED領域與其他幾家面板廠的占比仍存在一些差距。有人認為,購買柔宇資產后,惠科相當于擁有了OLED的入場券。而上述惠科的工作人員也表示:“公司買柔宇資產有一部分原因是為了OLED。”此外,從募投項目來看,惠科股份的意圖也十分明確,要向上攻克先進技術,投向長沙惠科中大尺寸OLED半導體顯示器件研發升級項目。
從技術路線上來看,劉雨實表示,“惠科在智能手機面板領域主要聚焦于a-Si(非晶硅)技術路線,這一技術方案在顯示行業屬于成熟度較高的基礎型產品體系。相較而言,三星、京東方、TCL華星等頭部面板企業在技術矩陣構建上更為多元,已形成涵蓋LTPS(低溫多晶硅)、OLED等先進顯示技術的完整產業布局。當前顯示產業正處于技術迭代關鍵期,惠科在新型顯示技術領域的研發投入和專利儲備仍有提升空間,需要通過加強技術創新來完善其產品結構。”
當談到惠科股份是否可能借柔宇的資產切入折疊屏賽道時,劉雨實認為:“盡管柔宇在折疊屏產品上有些許積累,但由于公司經營問題,目前產品迭代已經與其他公司拉開較大差距,惠科恐很難利用其產線設備快速切入折疊屏試產,因此此次收購或更多服務于惠科OLED大戰略而并非延續柔宇原有技術路線。”
除此之外,前述面板大廠的從業人士和業內人士均認為,惠科股份以5.04億元購買柔宇資產“撿了個大漏”,畢竟建一條OLED產線的成本非常高昂。
對于惠科股份接盤柔宇資產后的發展規劃,2月21日記者多次致電惠科股份公開電話,但截至發稿一直無人接聽。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