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2-24 13:44:49
每經編輯 程鵬
2月24日是俄烏沖突正式爆發三周年。
3年以來,俄烏沖突對地區安全、經濟、社會等諸多領域造成劇烈沖擊,同時深刻影響全球。盡管近來俄美就結束沖突有望達成共識,但分析人士認為,目前各方利益分歧盤根錯節,相互博弈仍在激化。
新華社2月24日消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表示,如能換取烏克蘭加入北約愿立即辭職。
另據@CCTV國際時訊2月24日消息,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2月23日表示,不會與美國簽署“要讓十代烏克蘭人為之買單”的礦產協議。
對于美國總統特朗普近來多次稱“美國要收回向烏克蘭投入的數千億美元”,澤連斯基再次強調美國僅向烏克蘭提供了約1000億美元的援助,而且這些錢是“贈款”,不是什么烏克蘭應當“償還的債務”。澤連斯基表示,我不承認應還美國5000億美元,我甚至都不準備記1000億美元的賬,我們不能將捐贈視為債務。我不會簽署一份將由十代烏克蘭人買單的文件。
另據@CCTV國際時訊2月20日消息,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當地時間2月19日稱,英國首相斯塔默和法國總統馬克龍將訪問美國,與美國總統特朗普舉行會晤,商討解決烏克蘭危機。據英國媒體報道,其中一個討論內容就是向烏克蘭派遣部隊的方案。俄羅斯總統新聞秘書佩斯科夫2月20日回應稱,北約國家在烏克蘭領土部署軍隊將對俄羅斯的安全構成威脅,對俄羅斯來說是不可接受的。
首開“辭職條件”
當地時間2月23日,“烏克蘭2025年”論壇以及總統新聞發布會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烏克蘭總理、烏克蘭第一副總理、烏克蘭議會議長、烏克蘭國防部部長、烏克蘭外交部部長、烏克蘭國家情報局局長等出席論壇并發表講話。
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在當天舉行的論壇上表示,如果能帶來和平,他愿意辭去總統職務,或者用他的辭職換取烏克蘭加入北約。他表示,烏克蘭將在取消戰時狀態后舉行總統選舉。
此外,澤連斯基認為,被凍結的俄羅斯海外資產應完全歸烏克蘭所有,而不是歸烏克蘭及其伙伴共同所有。
俄美雙方代表2月18日在沙特“單聊”俄烏沖突后,未受邀參會的澤連斯基與特朗普接連隔空“互懟”。澤連斯基稱特朗普落入俄羅斯的“虛假信息”陷阱。特朗普則抨擊澤連斯基是“獨裁者”“忽悠拜登政府的喜劇演員”,催促他“迅速行動”以實現和平,否則可能失去烏克蘭。
澤連斯基2月23日就此再次回應稱,他不認為被特朗普稱為“獨裁者”是受到了冒犯,因為他是合法選出來的總統,并非獨裁者。
澤連斯基說:“烏克蘭希望獲得安全保障,這應是與美國的礦產協議的一部分,特朗普不會永遠當美國總統,但烏克蘭需要持久的和平。”
澤連斯基表示,烏方正在與美國總統國家安全事務助理華爾茲領導的團隊就簽署礦產資源協議備忘錄進行談判,新的協議初稿將“不再價值5000億美元”,相關內容尚未最終敲定。
烏克蘭總統辦公室主任葉爾馬克也在同一場合對媒體證實,烏克蘭與美國已確定即日起就礦產資源協議舉行新一輪談判。葉爾馬克表示,烏克蘭不僅將與美國討論烏克蘭資源使用的問題,還將討論包括安全在內的其他問題。此外,美國總統中東問題特使威特科夫2月23日在接受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采訪時稱,美國與烏克蘭的礦產協議“預計將于本周簽署”。
澤連斯基在當天的記者會上還表示,37國領導人將于24日參加在烏克蘭首都基輔舉行的“烏克蘭-北歐-波羅的海平臺”峰會,其中13國領導人到場,24國領導人線上參加。他屆時將提議歐洲伙伴盡快就烏克蘭安全保障問題召開單獨會議。
民調顯示絕大多數
烏克蘭民眾拒絕接受美俄談判
據新華網2月22日報道,烏克蘭獨立民意調查機構“評級集團”21日發布的報告顯示,91%的烏克蘭民眾堅決拒絕接受沒有烏方參與的美國與俄羅斯談判。
報告稱,該機構20日至21日通過電話隨機抽樣方法對1200名18歲以上的烏民眾進行了民意測試。結果顯示,91%的烏克蘭民眾堅決拒絕接受沒有烏方參與的美國與俄羅斯談判。64%的受訪者支持烏克蘭與俄羅斯進行直接談判,并且這一趨勢還在繼續增長。81%的受訪者認為,通過其他國家的參與來尋求談判的妥協方案才是結束沖突的真正有效途徑。此外,83%的烏民眾認為只有在獲得安全保障情況下,烏克蘭才能同意停火。
報告還說,烏總統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從今年1月的57%增長至65%。
美國和俄羅斯代表團18日在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舉行會談,就解決兩國間“棘手問題”和結束俄烏沖突等達成四點共識。美國總統特朗普21日說,澤連斯基是否參加旨在結束俄烏沖突的談判“沒那么重要”。
俄烏沖突爆發三年來
在多個領域影響深遠
俄烏沖突爆發后,西方國家對俄羅斯實施前所未有的制裁,導致歐洲能源短缺和多種大宗商品供應鏈不暢,成為近年來世界多個地區特別是歐洲國家高通脹的一個重要推手,嚴重影響多國民生。
三年來,在沖突延宕的背景下,一些歐洲國家民眾失去對傳統主流政黨的信任,極右翼思潮在歐洲逐漸蔓延。
俄烏沖突還影響全球多國的糧食安全。沖突爆發以來,供應鏈受阻,國際糧價高漲,部分國家糧食危機加劇,非洲、中東、南亞和拉美一些國家進口糧食的負擔明顯加重,糧食安全進一步受到威脅。
憑借能源貿易與軍火援助,美國實際上成為俄烏沖突的最大受益方。俄烏沖突爆發以來,美歐對俄實施全方位制裁,導致原本依賴俄羅斯油氣的歐洲國家能源供應受阻,美國利用“北溪”天然氣管道爆炸等事件,迫使歐洲高價購買美國天然氣。美國目前已成為歐盟最大的液化天然氣供應國。
過去三年,美國向烏克蘭提供大量軍火。美國《法律事務》網站去年7月發布調查報告稱,美國絕大部分對烏支持并未直接流向烏克蘭,而是留在美國國內補貼了至少31個州和71個城市的軍工企業。烏克蘭獲得的大部分軍火都是美國的老舊裝備,美國軍工企業將制造的新武器用于補充美軍庫存,并出售給北約盟國從中獲利。
近來,俄美高層展開對話,雙方就結束沖突等達成共識,但與此同時,美國政府與烏方和歐洲盟友在烏克蘭問題上矛盾加深。分析人士認為,鑒于美、俄、歐、烏利益訴求分歧明顯,各方圍繞結束俄烏沖突的博弈仍將持續,未來局勢充滿不確定性。
編輯|程鵬 蓋源源
校對|段煉
封面圖片來源:視覺中國(資料圖)
每日經濟新聞綜合自新華社、央視新聞、CCTV國際時訊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