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決戰下半場,廣州不能輸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1 00:39:03

每經記者 唐俊    每經編輯 金冥羽    

wzRMnLyrf379jvgtj6Tt42aarOYibPHibIibIe1iaswqB9sut4AR17z8eldKywr5OtW5NSVguwnM8WviakLNBnf6tOA.jpg

wzRMnLyrf379jvgtj6Tt42aarOYibPHibI9XoUzmQFWMMeakbSpebCBZJlKVqXJgL7QG61EHrTRfMKgPnnBSvqQA.jpg

沖刺萬億級產業

3月18日晚,廣汽集團發布星靈智行行動計劃,宣布將在2025年量產并上市銷售L3自動駕駛車型,2027年推出面向個人用戶的L4自動駕駛車型。

雖然四季度才能量產交付,但提前半年多就搶先“劇透”,廣汽急切的心情可見一斑。

除了廣汽,極氪和奇瑞也在同天舉行重磅發布會,主題無一例外都是智駕。三大車企“扎堆”出牌,被外界解讀為“決戰智駕”的重要信號。

2025年被稱為自動駕駛的規模化元年,也被普遍視為新能源汽車下半場競爭的開局之年。在上半場轉型過慢的廣汽,顯然不能再錯過下半場。

18日當天,廣汽集團投資設立的新公司華望汽車也正式成立,將聯合華為打造獨立的高端智能汽車品牌。廣汽的最新目標是:2025年智駕水平穩居中國第一陣營,2027年智駕水平和研發能力進入全球第一陣營。

很大程度上,這不僅關乎廣汽能否成功轉型,也決定著廣州產業重振。作為第一大支柱產業,處于調整期的廣州汽車工業,直接影響著城市整體經濟增長。

今年廣州市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狠抓汽車產業電動化、智能化、國際化轉型,加快打造“萬億產值、智車名城”。這一次,廣州不能輸。

01

規模第一

當車企爭相擠上智駕的“牌桌”時,越來越多的城市也加入“自動駕駛之城”的爭奪。

wzRMnLyrf379jvgtj6Tt42aarOYibPHibIVOaZKuAc5vF2gqP9SxI36rVHN2YiaG4adiciahGFayX4Xdqy8lBUiaS31w.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0298536

2020年9月,北京率先規劃建設了全國首個高級別自動駕駛示范區。截至2024年底,北京自動駕駛累計測試里程超過3200萬公里,占全國總測試里程的1/4以上。

上海累計開放超過1000條自動駕駛測試道路,總里程突破2000公里,一度是國內最大的自動駕駛測試區域。

武漢憑借百度蘿卜快跑迅速出圈,其自動駕駛覆蓋面積約3000平方公里,觸達人口超770萬,去年官宣成為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區。

廣州的實力同樣不容小覷,在自動駕駛領域占據多項第一——

包括第一個批準5G遠程駕駛測試的城市,第一個發放載客測試牌照的城市,第一個在中心城區主干道開展道路測試,第一個自動駕駛出租車(Robotaxi)開展商業化示范運營的城市等。

目前,廣州已開放測試道路2500公里,覆蓋3240平方公里示范運營區,規模居全國第一。

特別是在商業運營層面,早在2018年,自動駕駛科技公司文遠知行就聯合廣州白云出租車集團推出全國第一臺自動駕駛出租車;2023年,廣州成為首批允許全無人駕駛出行商業運營的城市。

目前,廣州已有小馬智行、文遠知行、蘿卜快跑、沃芽科技(滴滴)等自動駕駛企業開展示范運營和商業化應用。另外,自動駕駛卡車、自動駕駛環衛車也在廣州路面上測試運行。

除了測試道路里程及應用場景,廣州與其他城市最大的差別在于,它擁有國內唯二Robotaxi上市公司。去年10月、11月,兩家廣州自動駕駛企業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先后登陸美國納斯達克,成為全球Robotaxi第一股、第二股。

標準排名城市研究院院長謝良兵對城市進化論分析,廣州的自動駕駛產業在全國范圍內處于第一陣營,其自動駕駛商業化應用的深度與廣度國內領先,并且在產業鏈整合方面形成“主機廠主導”的獨特模式。

02

政策先行

所謂“主機廠主導”模式,是指“車企+科技公司”的產業生態。這其中,廣汽集團扮演了重要角色。

近兩年,廣汽集團經營承壓,2024年汽車銷量僅200.31萬輛,創下近5年來新低,降幅達20%,凈利潤預計虧損高達33億元至47億元。

wzRMnLyrf36icLe4V2Uic5JPGKZ0BsdpP9wpJR7Hm3RonyeiaQq3wgnPWXjBDPD3mjJCCWeJvnibibXBynXuD5LSwXA.jpg

但另一方面,廣汽集團實際上已在自動駕駛領域廣泛布局,在智能駕駛領域孵化和投資超50家企業,覆蓋Robotaxi運營、AI芯片研發、激光雷達、自動駕駛技術研發及應用等全產業鏈核心環節。

除廣汽外,小鵬汽車作為深耕廣州的“造車新勢力”,同樣帶動一系列上下游公司在廣州發展。3月18日,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2024年Q4財報電話會上透露,今年下半年,小鵬將率先實現L3級別智能駕駛的軟件能力和體驗;2026年規模量產支持L4級別低速場景無人駕駛的車型。

整體來看,目前廣州自動駕駛產業鏈已涵蓋技術研發、系統集成、零部件制造、出行服務等多個環節,誕生文遠知行、小馬智行、如祺出行、高深智圖、導遠電子等企業,形成較為完整的產業生態。

這背后,當然少不了城市層面的大力支持。

文遠知行和小馬智行最初均在美國硅谷創業,2017年同時遷到廣州。小馬智行相關負責人曾說,“當時南沙區主要領導向我們承諾,只要過來,南沙全區803平方公里可以向小馬智行開放自動駕駛測試。”

wzRMnLyrf379jvgtj6Tt42aarOYibPHibITCR0iamB0NUHKlhnaE1brSDcaawLq4sZrd0qmno5TC23BzjMYMzLgEg.png

圖片來源:廣州南沙發布

廣州的政策走在前列,誕生了多項全國第一。2月28日,《廣州市智能網聯汽車創新發展條例》(以下簡稱《條例》)正式實施,將逐步有序推進人類駕駛和自動駕駛混行試點區建設,成為全國首個明確允許全域全無人駕駛商業化運營的地方性法規。

值得關注的是,該《條例》明確了智能網聯汽車發生道路交通安全違法行為的責任劃分問題,這也是此前自動駕駛落地的主要障礙之一:

屬于駕駛人或者隨車安全員操作責任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駕駛人或者隨車安全員進行處理;

屬于自動駕駛系統原因導致的,由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智能網聯汽車使用主體進行處理;發生交通事故造成損害時,使用主體可以向有責任的第三方追償。

在謝良兵看來,《條例》正式實施,說明廣州再次走在了全國前列,將加速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的集聚,讓廣州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生態更加完善。

03

萬億突圍

在廣州加速智駕領域布局的同時,城市經濟發展仍處在轉型陣痛期。

2024年,廣州GDP增速僅2.1%,在萬億城市中排名倒數第二。廣州統計局稱,受燃油車占比較大影響,汽車制造業仍處低位。

wzRMnLyrf36icLe4V2Uic5JPGKZ0BsdpP965DpdTYEiccyMaoIfG7jvTTEVvv8XiaNgQ6WbfPFNm3COWJhtwicuZCwg.jpg

數據顯示,2024年,廣州汽車產量253.98萬輛,同比下滑20%,城市排名從第一跌到第三。同期廣州汽車制造業產值5054億元,同比下降18%。邁向萬億級“智車”產業,廣州必須進一步在“智”上下功夫。

今年2月,在2025年廣州市高質量發展大會上,廣州明確表態,要與華為、騰訊等民企一起“闖”,聯手打造汽車新品牌;與豐田、本田等外企一起“創”,協力推動合資車“接電、觸網、增智”轉型。

就在3月18日,由廣汽集團投資設立的華望汽車技術(廣州)有限公司正式成立。這是廣汽與華為合作的最新進展。按照規劃,華望汽車將創建獨立高端汽車新品牌,品牌全新車型將搭載華為智能駕駛軟件、智能座艙、智能車控等解決方案。

同一天,廣汽集團董事長馮興亞還在發布會上透露,旗下高端品牌昊鉑2025年全系產品將標配高階智駕,廣汽傳祺和廣汽埃安2025年將全系搭載智駕和自動泊車,主流車型全部搭載高階智駕。

wzRMnLyrf379jvgtj6Tt42aarOYibPHibICfgUhakd8IowVicQiaM4MCSicrDDaicDib666srXNTTOzbrkjsQjDBQX2fA.jpg

圖片來源:攝圖網_504647943

“自動駕駛已經不僅是企業之間的競爭,也是地區與地區之間的較量。”謝良兵認為,隨著DeepSeek升溫,人工智能成為今年中國經濟的產業主旋律之一,而自動駕駛又被視為人工智能領域中最難落地的技術之一,更多城市會出臺政策和資金支持,區域之間的競爭會加劇。

華南理工大學工商管理學院教授張振剛提到,粵港澳大灣區城市集聚了較為完善的整車和零部件產業鏈,廣深佛惠莞中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集群更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廣州不能關起門來搞“智車之城”,要立足廣州市,面向大灣區,放眼全世界,以開放的姿態匯聚各項高端要素資源。

在謝良兵看來,廣州智能駕駛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憑借政策創新、產業鏈整合和商業化應用的領先優勢,展現出成為新支柱產業的潛力。

“如果未來5—10年內,自動駕駛可以實現大規模商業化以及產業鏈自主化,相信有機會與新能源汽車、低空經濟協同發展,成為廣州經濟轉型過程中的核心引擎。”謝良兵說。

記者|唐俊

編輯|金冥羽 杜波

校對|陳柯

封面圖片來源:攝圖網_501632068

CFF20LXzkOyYmal29zn37N5Bg2NQ4tyN4ylvMFyM3VmF4x90Uj4cDmoEphibia4RN55ibIXmqU1Od9w2Q5nhA08lA.png

|每日經濟新聞 ?nbdnews??原創文章|

未經許可禁止轉載、摘編、復制及鏡像等使用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