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新藥太貴,90%耐藥結核病患者仍在使用長程方案 專家:國產藥物以跟隨創新為主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4 19:31:40

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結核病日,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高級主任研究員陳爍在相關研討會上表示,耐藥結核病治療面臨挑戰。去年12月,進口藥物普托馬尼在國內上市,將耐多藥結核病療程縮短至6個月,但價格高昂,導致90%患者仍使用長程方案。盡管我國新發和復治患者的耐藥率有所下降,但快速分子生物學耐藥檢測能力在全國縣區覆蓋不足,篩查效率低影響及時治療。

每經記者 林姿辰    每經編輯 張海妮    

3月24日是第30個世界防治結核病日。作為全球死亡人數位居首位的傳染病,結核病可預防、可治愈,但當患者對一種或多種抗結核藥物產生耐藥性后,治愈率會大幅下降,耐藥結核病也因此被稱為“會傳染的癌癥”。

去年12月,耐藥結核病的進口藥物普托馬尼在國內上市,將耐多藥結核病(MDR-TB)的治療流程進一步縮短至6個月,但價格接近10萬元。而且,由于患者群體相對較小、經濟效益有限,國內藥企對耐藥結核病藥物的研發熱情有限。

3月中旬,在“全面行動,全力投入,加速終結結核病流行”研討會上,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高級主任研究員陳爍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只有通過對不同靶點新機理研究并發現全新藥物,才有希望遏制和根除耐藥性結核,但目前國產藥物仍以跟隨創新為主。 

新藥太貴,90%耐藥患者仍在使用18~20個月的長程方案

《全國結核病防治規劃(2024—2030年)》要求病原學陽性肺結核患者耐藥檢測率到2025年≥90%、到2030年≥95%,要求推動結核病耐藥發現關口前移,積極推廣短程全口服治療方案。

規劃指標一覽表 圖片來源:國家疾病預防控制局官網截圖

根據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結控中心副主任張慧提供的數據,和2015年相比,2023年國內結核病新發患者的耐藥率、復治患者的耐藥率以及整體耐藥數都有所下降,其中新發患者耐藥率降低49%,復治患者耐藥率降低17%,74萬名結核病患者中,新患者耐藥率約為2.9%。同時,新發患者和復治患者的耐藥篩查率均已超過95%。

不過,13%的患者仍未使用快速分子耐藥篩查,傳統的耐藥篩查方法需要2~3個月的結果等待期,等待期患者無法得到及時精準的治療。而且,此前普通結核在縣區診斷治療,耐藥結核在地市級城市進行篩查。如果推動關口前移,目前全國還有45%的縣區不具備快速分子生物學耐藥檢測的能力,在快速耐藥篩查方面還需要加強。

“盡管耐藥結核病的納入治療率和治療成功率快速提升,但只有約10%的患者使用短程方案。”張慧表示,國內耐藥結核病患者的納入治療率已經超過90%,但其中90%患者仍在使用18~20個月的長程方案,且有31.5%的患者面臨治療失敗、死亡、丟失等不良結局,經濟負擔是原因之一。

張慧估算,治療一名利福平耐藥的患者差不多需要15萬~20萬元,其中約75%的費用用于二線抗結核藥品。除了還未納入醫保的普托馬尼,已經納入醫保的結核病二線藥物基本按乙類報銷,按照50%的報銷比例計算,個人自付大約需要10萬元。對于許多耐藥結核病患者來說,治療費用仍是沉重的負擔。

藥企研發熱情有限

陳爍介紹,目前,常見的結核病口服藥物為異煙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活躍期結核病的治療需6~9個月。耐多藥結核病藥物療程為18~24個月,患者服用貝達喹啉、德拉瑪尼、普托馬尼等新型抗結核藥物,經濟負擔顯著增加。一般來說,耐藥結核病藥物的治療費用高達10萬~20萬元,患者承擔的經濟負擔為每年大約2萬元。

以尚未納入醫保目錄的普托馬尼為例,武漢市肺科醫院耐藥結核病區副主任金武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該藥物6個月療程自費需要9萬元左右,6個月超短程方案總的藥物費用自費部分估計在11萬元左右。

陳爍表示,在普托馬尼納入醫保目錄前,國產藥物的研發進展值得關注。例如,作為貝達喹啉的結構優化產物,舒達吡啶是中國結核病領域第一個完全有自主知識產權的1.1類創新藥,由上海嘉坦醫藥科技有限公司領頭,進入了Ⅲ期臨床研究階段。另外,百洋制藥與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合作開發的新型苯并硫代吡喃酮類抗耐藥結核新藥(NTB-3119M)已于2024年11月獲得批準開始臨床試驗。

“不過,這幾款藥和國外的藥,比如貝達喹啉在化學本質上是一樣,意味著是me-too或me-better,并不是很原創的新藥。”陳爍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無論從極低毒副作用的要求還是從“根除”的療效看,耐藥性結核病藥物研發的挑戰性很大,而且由于患者群體規模相對較小、經濟效益有限,藥企的研發熱情也有限。

但是,從殺細菌的機理上來說,細菌很難對新型藥物產生交叉耐藥,只有通過對不同靶點新機理研究并發現新藥物,才有希望遏制和根除耐藥性結核。陳爍表示,GHDDI(全球健康藥物研發中心)正在基于靶點進行原創藥物研發,目前臨床前在研的兩款后期先導化合物分別是針對細菌包被和蛋白降解回收系統等靶點。GHDDI所屬的國際抗結核藥物加速器組織(TBDA)在參與開發兩款新藥Sutezolid和Quabodepistat的Ⅱ期以后臨床研究,試驗新的組合治療方案,同時也在進行劑型改進實驗,有望推出長效注射性藥物并推進到臨床試驗階段。

封面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藥物 創新 疾病預防 結核病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