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24 23:15:32
每經評論員 杜恒峰
在3月23日的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中央財經委員會辦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農村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主任韓文秀表示,目前我國房地產市場、地方政府債務和中小金融機構風險,都已經得到有效控制。
一段時間以來,上述風險是壓制中國資產估值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去年9月26日的政策定調、實體經濟改善、AI(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重大突破等因素共同作用下,中國資產迎來一輪重估。筆者認為,當下全球貿易規則面臨巨大沖擊,全球資本市場正在經歷劇烈震蕩。在上述三大風險逐漸收斂的大背景下,中國資產的避險屬性將愈加清晰,這也是中國資產重估的另外一個觀察視角。
對海外資本而言,相比其他市場,中國經濟的三個主要特征,決定了其具有避險屬性。
其一,中國市場體量巨大。在美國資本市場之外,中國資本市場的體量遠超其他單一市場。以3月24日收盤計算,A+H股市值約合18.9萬億美元,遠超日本股市的6.3萬億美元,而日本股市是全球第三大資本市場。體量越大,市場的參與者就越多,單一因素造成的影響就越小,市場內生的穩定性也就越強。
其二,造成全球資本市場動蕩不安的根源,來自美國單方面對國際貿易體系的破壞。早在特朗普第一屆任期時,中國就最先受到沖擊。但依托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靈活有效的應對方式,中國成功度過了這輪沖擊,并將成功應對后續沖擊。這是其他市場并不具有的寶貴經驗和韌性。
其三,中國經濟比較優勢突出,中國資產的可替代性較弱,受整體風險的影響較小。中國制造業不僅在傳統機電方面表現強勢,在汽車、新能源等領域也已占據較強的競爭地位。更重要的是,中國持續大規模投入研發。2018年全國研發投入1.97萬億元,到2024年增至3.6萬億元以上,投入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位。高強度研發投入,催生新質生產力不斷涌現。從無人機到大模型,從量子計算到人形機器人,中國制造和中國研發的強勢結合,決定了產業革新必然離不開中國。
2月下旬以來,美國股市大幅回調,科技股集中的納斯達克指數跌幅尤甚,日韓股市與之共振,也積累了較大跌幅,歐洲股市則相對平穩。主要新興市場面臨的考驗更大。比如印尼雅加達綜合指數3月18日一度跌到熔斷,3月24日盤中再次大跌4.6%。同期,泰國、馬來西亞等國股市也表現不佳。據國際金融協會的數據,今年外國投資者從印尼市場凈撤出13億美元,從泰國股市凈撤出5億美元,同時向中國股市凈投入130億美元。資產的價值不僅在于資產本身,也來自比較和替代。在動蕩的全球市場,中國資產的避險價值將進一步彰顯。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