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專訪四聯創業董事長廖承濤:民營企業要逐步實現從“技術跟隨”到“創新引領”的跨越,成為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力量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3-31 18:29:30

◎廖承濤認為,民營企業要逐步實現從“技術跟隨”到“創新引領”的跨越,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建議有關部門在涉企收費目錄清單范圍內,可以考慮研究對中小企業按營收規模或行業特性實行分級減免政策,如制造業按產值分檔優惠,避免“一刀切”。

每經記者 周逸斐    每經編輯 陳星    

3月28日,《關于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對外發布。這是首次在國家層面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文件提出七個方面的硬招、實招,切實依法保護經營主體的合法權益,也標志著我國涉企收費監管進入了更加規范化、法治化的新階段。

國家提出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民營企業家們反響如何?民營企業又該如何抓住機遇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圍繞上述問題,在國家發展改革委近期召開的“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民營企業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 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會議上,《每日經濟新聞》(以下簡稱NBD)記者專訪了四聯創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四聯創業”)董事長廖承濤,深入了解民營企業的看法與期待。

四聯創業2001年成立,主要服務全國橡塑產業上下游客戶,是國內領先的橡塑產業鏈流通服務商。

圖片來源:受訪者

將進一步厘清政企間的“權力”與“權利”

NBD:您如何看待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形勢,與早年比有何明顯變化?

廖承濤:民營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當前民營經濟快速發展,民營企業對進出口和稅收的貢獻都在五成以上,對城鎮就業的貢獻達到八成以上。中國民營經濟發展呈現出“機遇與挑戰并存、轉型與升級并進”的階段性特征。

與早年相比,一是發展動力發生轉換,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技術密集型產業占比提升;二是環境優化,平等競爭機制逐步完善;三是從“自利發展”到“家國情懷”,民營企業在就業、創新、共同富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

盡管當前仍面臨轉型陣痛和外部挑戰,但其發展韌性和潛力持續增強,成為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推動力。

NBD:您認為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將會給企業帶來哪些實惠? 

廖承濤:雖然近年來我國亂收費、亂罰款、亂檢查、亂查封已得到整治,但不可否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上述問題,損害了營商環境。

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將進一步厘清政企間的“權力”與“權利”,行政權力做到“法無授權即禁止”,最終形成“監管有力度、服務有溫度、發展有速度”的良性生態,為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

建議構建中小企業成本波動監測模型

NBD:保障民營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合法權益一直是一個重要的話題,在涉企收費方面,您對保障中小企業的權益有哪些建議?

廖承濤:四聯創業作為橡塑產業B2B模式的供應鏈服務商,有超過6.6萬家企業客戶,其中大多數為中小企業,我們能感受和識別到中小企業在經營中面臨的一些難題。

首先,建議有關部門在涉企收費目錄清單范圍內,可以考慮研究對中小企業按營收規模或行業特性實行分級減免政策,如制造業按產值分檔優惠,避免“一刀切”。

其次,建議加強對行業協會、地區協會等組織的監督,保護中小企業,助企紓困。

再次,建立動態監測與快速響應機制,打通市場監管、稅務、銀行數據,構建中小企業成本波動監測模型,自動識別異常收費,觸發監管部門核查。

NBD:涉企收費監管機制的建立健全將如何幫助企業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

廖承濤:企業應該將政策紅利轉化為自身競爭力,加大投資,在統一大市場中,涉企收費目錄清單全國公開,明確“清單之外無權力收費”后,增加了企業投資的信心,釋放創新動力。

建議民營企業共享國企科研基礎設施

NBD: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在這些方面您有什么好的建議?

廖承濤:民營企業要逐步實現從“技術跟隨”到“創新引領”的跨越,成為新質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力量。

一是鼓勵創新,加大對民營企業人才、資金、技術的資源開放,民營企業可以共享國企科研基礎設施,釋放民營經濟創新潛能。

二是對失敗要寬容,政府在給予民營企業風險投資、產業孵化等方面支持的時候要有一定的容錯率,真正解除民營企業創新創業的后顧之憂。

三是形成良性循環,鼓勵龍頭企業二次創業,在既有利潤覆蓋研發費用的前提下加大研發投入,形成雙螺旋的增長格局。

NBD:對民營經濟促進法您有何期待?

廖承濤:我們期待其成為民營企業發展的“法治靠山”,盼望公平競爭,破除市場準入隱性壁壘;盼望鼓勵創新,將成果轉化機制等上升為法律激勵,引導民企向新質生產力轉型;盼望嚴懲知識產權侵權,根治賬款拖欠與亂收費。

同時,我們也看到,國家出臺了很多支持民營企業的利好政策,我們將不斷加強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發展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作出更大的貢獻。

封面圖片來源:受訪者提供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