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2 09:13:17
3月31日晚間,歐康維視生物發布2024年業績報告。公司去年實現收入4.17億元,同比增長69.4%,綜合毛利率約為53.9%,經調整虧損額為1.84億元,較上年同期有所收窄。作為一家眼科醫藥平臺公司,歐康維視的核心產品“優施瑩”及多款主要產品保持快速增長。在4月1日的業績會上,公司執行董事兼首席執行官劉曄明確表示,國際化戰略將依賴合作伙伴,不會自行開展,優先選擇東南亞市場拓展成熟產品。
每經記者 甄素靜 每經編輯 張海妮
3月31日晚間,歐康維視生物(01477.HK,股價5.350港元,市值43.67億港元,以下簡稱歐康維視)發布2024年業績報告。2024年,公司實現收入4.17億元,同比增長69.4%,綜合毛利率約為53.9%。歐康維視表示,公司的核心產品“優施瑩”及多款主要產品均保持快速增長。2024年,歐康維視經調整虧損額為1.84億元,較上年同期收窄5960萬元。?
在4月1日舉行的業績會上,談及國際化戰略時,歐康維視執行董事、首席執行官劉曄明確表示,公司將主要依賴合作伙伴,不會自行開展國際化業務。在出海的優先區域選擇上,劉曄指出,公司將就創新藥與成熟產品進行差異化出海,對于已上市的成熟產品而言,東南亞市場將是公司重點考慮的區域。
資料顯示,歐康維視是一家眼科醫藥平臺公司。截至目前,公司已建立起全面的眼科藥物產品線,擁有眼前及眼后段34種藥物資產,其中21款產品處于商業化階段,3款產品處于Ⅲ期臨床試驗階段,2款創新藥物已進入商業化注冊申報階段。
從年報來看,公司2024年實現收入4.17億元,同比增長顯著;不過公司經調整虧損額為1.84億元,而市場對歐康維視的扭虧預期十分關注。
業績會上,劉曄首次明確歐康維視的盈利路徑,他在回答投資者提問時表示:今年(2025年)公司會實現經營層面扭虧;到2026年,預計會實現財務報表盈利;到2027年,如果順利的話,能夠實現現金流的轉正。
首席財務官阮添士補充稱,這是基于公司現有的業務,如果有BD(商務拓展)項目,或者產品出海等其他收入進來,這個時間表有可能進一步提前。
歐康維視扭虧信心或來自其核心產品的快速增長和新產品的推出。據悉,歐康維視核心產品“優施瑩”已獲國家醫保局正式批準并納入國家醫保目錄,創新藥“智維泰”獲批商業化。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歐康維視核心產品“優施瑩”進入國家醫保目錄以后,其銷售在2024年實現了顯著增長。而就未來公司如何平衡醫保覆蓋帶來的銷量增長與利潤率時,劉曄指出,目前“優施瑩”毛利令歐康維視方面滿意,因為“優施瑩”作為眼科藥物,其特性決定了醫保份額占比不大。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來,歐康維視也在嘗試供應鏈本地化,并且在蘇州設立了工廠。劉曄介紹,“優施瑩”已完成連續三批生產并提交監管審批,預計2025年中在蘇州工廠投產;愛爾康產品的進口藥地產化進程亦在推進中。
“‘優施瑩’很快將在蘇州生產,這將在現有成本價基礎上進一步降低生產成本。”劉曄強調,盡管穩定供應是主要目的,但在此基礎上,未來“優施瑩”甚至在現有毛利情況下仍有繼續改善空間。
近年來,“出海”成為中國制藥界的熱門詞匯,中國藥企嘗試從中國本土到海外去,開拓海外市場。據了解,此前歐康維視對其一款核心自研藥品“低濃度硫酸阿托品滴眼液(OT-101)”寄予厚望,并嘗試自主出海。
對于公司拓展國際市場的突破口及方式,劉曄說:“我們所有國際化業務都是和合作伙伴進行的,我們不會自己做,目前我們和合作伙伴的合作進展較順利。”?而從策略上看,歐康維視的國際化分為兩類:創新藥與成熟產品差異化出海。
劉曄舉例說,如OT-101等藥物,除大中華區外,可能都會交給合作伙伴,優先考慮與國際頭部眼科企業合作。而對于一些已經上市的成熟產品,則優先選擇東南亞市場,計劃與當地合作伙伴簽署“一攬子授權協議”,打包已上市產品權益,降低談判成本。
不過,劉曄強調,國內市場潛力巨大且尚未被充分挖掘,因此歐康維視目前所有自身投入基本聚焦于國內市場。在海外市場方面,公司主要通過尋找合作伙伴的方式拓展業務,并且針對不同產品,采取差異化的策略。
盡管尚不能對出海情況進行具體公布,但劉曄證實,公司已與一些合作伙伴在洽談,并簽署了保密協議。同時,公司開放了數據庫,與合作伙伴就現有數據進行了密切溝通。
去年10月,歐康維視與全球眼科頭部企業愛爾康達成深度戰略合作,歐康維視從愛爾康獲得8款產品組合在中國的研發、制造和商業化領域相關權益,其中包括7款已上市的成熟產品和1款處于臨床開發階段的創新藥,愛爾康也持有歐康維視16.7%的股權。?
劉曄表示,2025年愛爾康產品對歐康維視的收入貢獻占比預計在40%左右。劉曄指出,愛爾康產品的整體銷售雖會快速增長,但增速不及歐康維視自身增速,由于歐康維視未來將推出越來越多的新產品,而新產品的銷售增速更快。
封面圖片來源:公司官網截圖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