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永久免费/亚洲大片在线观看/91综合网/国产精品长腿丝袜第一页

每日經濟新聞
要聞

每經網首頁 > 要聞 > 正文

ESG一周丨18項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國家標準自4月1日起實施;移動源成大氣污染物排放主要來源

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03 17:09:39

關注ESG一周消息,18項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國家標準自4月1日起實施;生態環境部:移動源成大氣污染物排放主要來源;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2025年全體會議召開;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全球“綠色遇冷”,中國保持韌性源于三大支柱。

每經記者 徐肖逍    每經編輯 陳俊杰    

ESG政策

18項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國家標準自4月1日起實施

4月1日起,18項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批標準涵蓋多個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包括鑄造、有色、化工、建材、礦山、機械、交通、農業、電工電子、食品、廢棄處置等。此批國家標準重點針對以往企業碳排放核算“邊界不清、難以互認”的問題,對“算什么,怎么算”提出統一要求,明確各行業核算邊界、排放源識別、活動數據采集及排放因子選取等規則,為企業精準計算與報告碳排放構建了規范化路徑。

點評:國家標準的正式實施,是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進“雙碳”目標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支撐。通過這些標準,企業能夠鎖定高碳環節,有針對性地實施節能降碳措施,引導技術創新,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從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話語權,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ESG發布

生態環境部:移動源成大氣污染物排放主要來源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4年)》顯示,移動源已經成為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重要來源。2023年全國移動源污染物總量達1924.6萬噸,同比下降4.9%。其中,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1389.6萬噸、535.0萬噸,同比分別下降5.22%和4.05%。汽車是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頭號貢獻者”。

點評: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在移動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持續加強監管和治理力度。未來應繼續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提升新生產機動車污染防治水平,規范在用機動車排放檢驗,并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環保監管。

ESG活動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2025年全體會議召開

4月1日,第四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2025年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圍繞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加強政策與措施建議咨詢,研究謀劃今年重點工作。會議充分肯定2024年工作進展,并提出在2025年重點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揮專家委員會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優勢,在重大問題咨詢研究、國際智庫交流、強化關鍵行業領域調研等方面開展工作,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積極參與和引領氣候治理提供強有力支撐。

點評:該會議的召開表明,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正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科學謀劃,通過匯聚各方智慧,推動國內政策落實與國際合作,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方案。

聚焦綠色低碳,中外專家共議綠色能源變革

3月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中國北歐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論壇及航星綠色智慧能源產業生態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外專家聚焦綠色低碳等話題,為綠色能源變革積極建言獻策。會上發布了多項重磅成果:國際綠色智慧能源產業創新聯合體揭牌暨生態建設啟動;“EnergyX AI能耀城市能碳智能體”暨“零碳園區”百城計劃發布;綠色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硬件研發設計與概念驗證平臺正式揭牌等。

點評:該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全球綠色能源變革提供了重要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其聚焦的議題,為推動綠色能源轉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議。同時,論壇上發布的多項重磅成果,不僅展示了綠色智慧能源領域的最新進展,也為未來綠色能源產業的創新發展和國際合作創造了條件。

ESG觀點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全球“綠色遇冷”,中國保持韌性源于三大支柱

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環球時報》發文表示:在全球綠色投融資普遍收縮之際,中國市場展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截至2024年底,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1.7%,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4.5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52萬億元。綠色債券市場也日益成熟,碳金融產品交易活躍,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中國綠色市場的韌性主要源于三大支柱:政策工具箱持續發力;產業協同效應逐漸顯現;轉型金融破局高碳行業。

點評:李志青的觀點揭示了中國在全球綠色投融資普遍收縮的背景下,展現出強大抗跌能力的深層次原因。這些措施不僅為中國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也為全球綠色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ESG國際

歐盟委員會提議放寬車企碳排放規則

歐盟委員會4月1日提出一項法規修訂方案,提議在新的乘用車和廂式貨車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方面,給予歐洲汽車制造商更靈活的排放合規選項。歐委會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說,修訂方案提議的靈活性措施將允許汽車制造商在2025年至2027年內,不按年度審核而是以這3年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來衡量是否達到減排目標。此舉將使車企在個別年份排放超標時,仍可通過其他年份的超額減排來平衡。按現行規定,未能通過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審核的車企將面臨巨額罰款。歐委會表示,修訂后的措施將有助于保障汽車行業在清潔轉型方面的投資能力。

點評:總體而言,歐盟委員會的這一提議在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做出了新的嘗試,為汽車行業在清潔轉型過程中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靈活性。這有助于緩解車企的短期壓力,并為未來的綠色轉型奠定基礎。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劉國梅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ESG政策 18項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國家標準自4月1日起實施 4月1日起,18項企業溫室氣體排放核算國家標準正式實施。這批標準涵蓋多個國民經濟重要產業,包括鑄造、有色、化工、建材、礦山、機械、交通、農業、電工電子、食品、廢棄處置等。此批國家標準重點針對以往企業碳排放核算“邊界不清、難以互認”的問題,對“算什么,怎么算”提出統一要求,明確各行業核算邊界、排放源識別、活動數據采集及排放因子選取等規則,為企業精準計算與報告碳排放構建了規范化路徑。 點評:國家標準的正式實施,是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和推進“雙碳”目標進程中的一項重要技術支撐。通過這些標準,企業能夠鎖定高碳環節,有針對性地實施節能降碳措施,引導技術創新,推進綠色低碳技術應用,從而實現綠色低碳轉型發展。這不僅有助于提升我國在全球氣候治理中的話語權,也為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奠定了堅實基礎。 ESG發布 生態環境部:移動源成大氣污染物排放主要來源 生態環境部近日發布的《中國移動源環境管理年報(2024年)》顯示,移動源已經成為大氣污染物排放的重要來源。2023年全國移動源污染物總量達1924.6萬噸,同比下降4.9%。其中,機動車、非道路移動源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1389.6萬噸、535.0萬噸,同比分別下降5.22%和4.05%。汽車是機動車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頭號貢獻者”。 點評:這一數據表明我國在移動源污染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仍需持續加強監管和治理力度。未來應繼續推進柴油貨車污染治理攻堅行動,提升新生產機動車污染防治水平,規范在用機動車排放檢驗,并強化非道路移動機械和船舶的環保監管。 ESG活動 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2025年全體會議召開 4月1日,第四屆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2025年全體會議在京召開,圍繞國家應對氣候變化及碳達峰碳中和決策部署,加強政策與措施建議咨詢,研究謀劃今年重點工作。會議充分肯定2024年工作進展,并提出在2025年重點圍繞應對氣候變化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發揮專家委員會多學科、多領域交叉融合優勢,在重大問題咨詢研究、國際智庫交流、強化關鍵行業領域調研等方面開展工作,為我國實現“雙碳”目標、積極參與和引領氣候治理提供強有力支撐。 點評:該會議的召開表明,我國在應對氣候變化方面正不斷加強頂層設計和科學謀劃,通過匯聚各方智慧,推動國內政策落實與國際合作,為全球氣候治理貢獻更多中國智慧和方案。 聚焦綠色低碳,中外專家共議綠色能源變革 3月31日,2025中關村論壇年會中國北歐可持續發展與創新論壇及航星綠色智慧能源產業生態論壇在北京舉辦,中外專家聚焦綠色低碳等話題,為綠色能源變革積極建言獻策。會上發布了多項重磅成果:國際綠色智慧能源產業創新聯合體揭牌暨生態建設啟動;“EnergyX AI能耀城市能碳智能體”暨“零碳園區”百城計劃發布;綠色智慧能源人工智能硬件研發設計與概念驗證平臺正式揭牌等。 點評:該論壇的成功舉辦,為全球綠色能源變革提供了重要的交流與合作平臺。其聚焦的議題,為推動綠色能源轉型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建議。同時,論壇上發布的多項重磅成果,不僅展示了綠色智慧能源領域的最新進展,也為未來綠色能源產業的創新發展和國際合作創造了條件。 ESG觀點 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全球“綠色遇冷”,中國保持韌性源于三大支柱 近日,復旦大學環境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李志青在《環球時報》發文表示:在全球綠色投融資普遍收縮之際,中國市場展現出較強的抗跌能力。截至2024年底,我國本外幣綠色貸款余額36.6萬億元,同比增長21.7%,增速比各項貸款高14.5個百分點,全年增加6.52萬億元。綠色債券市場也日益成熟,碳金融產品交易活躍,為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資金支持。中國綠色市場的韌性主要源于三大支柱:政策工具箱持續發力;產業協同效應逐漸顯現;轉型金融破局高碳行業。 點評:李志青的觀點揭示了中國在全球綠色投融資普遍收縮的背景下,展現出強大抗跌能力的深層次原因。這些措施不僅為中國的綠色低碳轉型提供了堅實的資金保障,也為全球綠色金融體系的穩定和發展提供了有益的經驗和借鑒。 ESG國際 歐盟委員會提議放寬車企碳排放規則 歐盟委員會4月1日提出一項法規修訂方案,提議在新的乘用車和廂式貨車二氧化碳減排目標方面,給予歐洲汽車制造商更靈活的排放合規選項。歐委會當天發布的新聞公報說,修訂方案提議的靈活性措施將允許汽車制造商在2025年至2027年內,不按年度審核而是以這3年的平均二氧化碳排放水平來衡量是否達到減排目標。此舉將使車企在個別年份排放超標時,仍可通過其他年份的超額減排來平衡。按現行規定,未能通過年度二氧化碳排放審核的車企將面臨巨額罰款。歐委會表示,修訂后的措施將有助于保障汽車行業在清潔轉型方面的投資能力。 點評:總體而言,歐盟委員會的這一提議在平衡環境保護與經濟發展之間做出了新的嘗試,為汽車行業在清潔轉型過程中提供了更多的支持和靈活性。這有助于緩解車企的短期壓力,并為未來的綠色轉型奠定基礎。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

每經經濟新聞官方APP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