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4-20 20:19:09
4月18日,北京市辰至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辰至半導體)在廣州舉辦“辰至半導體C1點亮儀式暨智能網聯生態交流會”,重磅宣布了首款產品“C1系列”芯片已完成研發并成功點亮。
辰至半導體邁出的這“一小步”,卻是國產中央域控制芯片的“一大步”。這不僅標志著國產中央域控芯片實現里程碑式突破,也是我國企業在高端車規芯片領域實現重大技術跨越,填補了國產高端車規級芯片的空白。
據悉,汽車智能化浪潮下,作為核心計算平臺的中央域控制器芯片,承擔數據處理、實時控制、通信協調等任務,是自動駕駛、智能座艙、車載網絡通信等場景中至關重要的部件。不過,中央域控制器芯片目前尚無國產量產替代方案。在當前中美關稅博弈的背景下,域控芯片的國產化重要性不言而喻。
據辰至半導體研發副總裁劉利元介紹,辰至C1芯片憑借更高集成、更強拓展能力,將搶占高端車規級芯片國產化先機,同時還有望在工控、信息安全和低空經濟等領域大放異彩。
國產中央域控芯片迎來里程碑式突破
歷經兩年時間的不懈研發與攻堅,辰至半導體終于在4月18日對外官宣了“C1系列”芯片成功點亮。
這是辰至半導體首款產品,它的誕生注定帶著光環。據介紹,辰至C1芯片采取16nm工藝,采用多核異構芯片架構,擁有8核CPU+8核MCU,集成了CAN、LIN和Ethernet多個通信模塊加速引擎,以及信息安全和功能安全模塊。辰至C1芯片高算力達到實時和應用行業頂尖水平、功耗較行業同類水平降低20%、網絡數據加速后延時實現微秒級、高帶寬媲美同行業頂尖水平、通路接口數量行業領先,在各項參數、性能上對標恩智浦S32G系列、英飛凌TC39系列以及瑞薩R-Car系列中的中高端芯片。
廣汽集團平臺技術院智能網聯技術研發中心副主任任強4月18日出席芯片點亮儀式稱:“今天,辰至的C1芯片的成功點亮不僅讓我們看到了國產自主SOC芯片在中央運算單元應用的曙光,也讓我們看到了中國芯片自主可控的希望。”
中央域控制器已成為智能汽車電子電氣架構(E/E架構)升級的核心樞紐。與智能座艙和智能駕駛領域的芯片都存在國產替代不同,中央域控制器芯片量產國產化率幾乎為0,恩智浦的NXP S32G幾乎壟斷全球中央域控芯片市場。
根據西部證券的估計,預計到2027年,“準中央+區域”架構滲透率將達到16.3%,中央+區域架構滲透率將達到14.3%,我國區域控制+車身域控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76億元,國產化替代需求迫切。
如此背景下,辰至半導體C1芯片的點亮就具備了深遠的意義。吉利汽車充電系統集成設計專家羅彪在圓桌論壇環節談到吉利體系的EEA架構迭代時表示,最大的挑戰還是來自于高性能MCU芯片的國產化。“像辰至半導體C1這樣的高算力集成芯片,目前國內還非常少,對工程師來講,尋找難度非常大。”
國產芯片如何“好用”?生態圈與品質管控很關鍵
4月18日上午,廣州市工信局、廣州市海珠區相關領導、廣東省集成電路行業協會/廣州市半導體協會秘書長,以及廣汽、廣州工控、吉利、小鵬、廣州產投等業界代表也匯聚一堂,見證C1芯片成功點亮的同時,他們還圍繞當下車規芯片企業的機遇和挑戰、智能網聯如何從技術突破走向生態共振兩大話題展開了火熱討論。
與會嘉賓紛紛認為,未來車規級芯片的國產化率提升是明確的趨勢。星河智聯汽車科技有限公司董事會秘書、戰略發展部總監劉耘稱,可預見的是,芯片接下來的重點發展方向就是:高算力、高安全性、跨域和跨場景處理能力、低功耗等。國產化替代也是重點方向之一。同時還表示,對于辰至半導體跟廣汽這種共創、共研、共推的這種案例是非常先進的一種合作方式,可以業界借鑒的。
廣州產業投資資本管理有限公司博士余紹棠同樣提到,未來國產車規級芯片首先會從低端轉向高端滲透,“國產化率至少要做到5~6成,特別是模擬芯片,我們要繼續發力。”
據悉,辰至半導體的第一代產品主要瞄準汽車的中央域控制器芯片及區域控制器芯片,未來C1家族產品可以拓展到工控解決方案、信息安全和低空經濟等領域。
辰至半導體硬件系統研發副總裁劉利元直言,從車規拓展到工業控制領域,本質上也是往真正滿足國產客戶需求上走。目前在整個行業內,中高端工控都是以外資為主,也正好是比較好的契機。“總體來說,我們致力于把全方位的服務,把我們芯片今天的‘點亮’到明天的‘好用’,為整個產業的升級,盡一點綿薄之力。”
那么,如何國產芯片如何才能“好用”?
在廣州工控工業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賀東東看來,制造業領域,工控芯片的落地首先要找到場景。這里面會涉及到工業軟件的架構重構,有沒有合適的生態伙伴來做軟件開發和集成。“從芯片到軟件,再到硬件、應用,這里面確實要靠生態的構建把它做起來。”
羅彪則提到,雖然國家現在大力推動車規芯片的國產化替代,但實際上國產廠商普遍對產品品質的把控還有很大提升空間。廠商要對芯片生產和品質進行一致性管控。只有芯片同時滿足性能、產品品質、配套這幾方面要求,相信國產芯片會很快得到市場認可。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