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經濟新聞 2025-04-28 19:30:26
4月28日,A股銀行板塊漲近1%,國有四大行股價創歷史新高,城商行中重慶銀行漲近5%。主力資金流入銀行板塊28.53億元,位列行業第一。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楊海平表示,銀行股估值低、分紅好、防御性強,受投資者重視。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指出,險資青睞銀行股因其股息率高、估值低、安全邊際好,且能加強銀保合作。今年以來,險資頻頻增持銀行股,已有5家銀行被增持。
每經記者 趙景致 每經編輯 張益銘
4月28日,在勞動節即將到來的這一周,A股銀行板塊上演“大象”飛奔行情,板塊漲近1%。其中,國有四大行總體漲超1%,收盤股價創歷史新高;城商行中的重慶銀行漲近5%,開年來已漲超15%。
從主力資金流向來看,今日主力資金流入銀行板塊28.53億元,位列申萬31個行業第一位。其中江蘇銀行最獲青睞,主力凈流入額達到3.47億元。
記者注意到,截至目前,銀行板塊已上漲4.09%,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四。
4月28日,A股銀行板塊上漲0.98%,年內漲幅達到4.09%。在42家上市銀行中,除了3家銀行微跌、2家銀行股價收平之外,有37只銀行個股實現上漲,其中漲幅排名前三的重慶銀行漲近5%,青島銀行漲2.92%、光大銀行漲2.1%。
銀行板塊全線飄紅 圖片來源:Wind
值得注意的是,國有四大行股價再次創下歷史新高。其中漲幅最高為建設銀行,上漲1.95%,股價達到9.39元/股;工商銀行上漲1.11%至7.29元/股,中國銀行上漲0.88%至5.71元/股,農業銀行上漲1.08%至5.61元/股。
從資金流向上來看,今日主力資金流入銀行板塊28.53億元,排名申萬31個行業第一位。其中,江蘇銀行最獲青睞,主力凈流入額為3.47億元,排名第一;招商銀行凈流入額2.64億元,排名第二;工商銀行凈流入額2.52億元,排名第三。
今日主力資金流入銀行板塊28.53億元 圖片來源:Wind
記者注意到,自2024年以來,銀行板塊就開始大幅上漲。2024年全年,A股銀行板塊的累計上漲幅度超35%,在市場31個板塊中居首位。而在今年開年之后,銀行板塊繼續承接升勢,截至今日累計上漲4.09%,在31個申萬一級行業中排名第四。
市場為何青睞銀行藍籌股?4月28日,北京財富管理行業協會特約研究員、內蒙古財經大學校外碩導楊海平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目前銀行股有三個特征。
其一,銀行股的估值水平相對較低,并且在現金分紅、股息率方面的表現一直較好。其二,在當前外部沖擊較為明顯的情況下,市場波動加大,銀行股的防御屬性受到投資者的重視。其三,當前為應對外部沖擊,國家釋放出進一步升級穩經濟政策的信號,客觀上有利于銀行業盈利能力的提升和風險狀況改善。
基本面方面,目前年報披露已經接近尾聲,截至目前,已經有40家銀行公布了2024年年報,僅有兩家城商行暫未披露。
已披露年報的銀行中,記者注意到,有31家銀行的營業收入均實現了正增長,其中瑞豐銀行、南京銀行和常熟銀行三家銀行營收增幅甚至超過10%。
11家銀行歸母凈利潤增速超過10% 數據來源:Wind
從年報凈利潤來看,40家銀行中有37家銀行歸母凈利潤實現正增長,其中11家銀行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增速超過10%,僅3家銀行微降。
在業績健康增長的同時,部分銀行也適當提高了分紅比例,并開啟了中期分紅等政策回饋投資者。如光大銀行2023年度現金股息總額占合并報表中歸屬于該行普通股股東凈利潤的28.41%,2024年該行將這一比例提升到了30.14%。此外,還有部分銀行如招商銀行開啟了中期分紅,進一步提升了銀行股的吸引力。
此外,記者注意到,盡管近兩年銀行股股價持續上漲,但其股息率仍較高。據iFinD數據,已披露分紅方案的銀行中,2024年股息率達5%以上的有12家,包括興業銀行、上海銀行、浙商銀行、江蘇銀行等。
對于銀行股分紅情況,楊海平表示,其總體分紅比例是優于全市場平均水平的,“以去年分紅情況來看,2024年A股上市銀行累計分紅占全市場分紅總額的比例較高,股息率表現也優于A股平均水平”。
分紅政策不斷優化的同時,近年來險資也將銀行股視為“心頭好”,開年來險資增持銀行股的消息頻出,目前已有5家銀行被增持。
如3月,瑞眾保險增持300萬股中信銀行H股股份,達到后者H股股本的5%;2月,平安資管受托平安人壽資金,投資農業銀行H股,并達到農業銀行H股股本的5%;1月,平安系也曾投資招商銀行H股與郵儲銀行H股,并觸發舉牌。此外,新華人壽也通過協議轉讓方式收購了杭州銀行3.3億股A股股份。
“國有大型險企2025年起新增保費的30%將用于投資A股,銀行股成為重點考慮方向。”4月28日,資深金融監管政策專家周毅欽通過微信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銀行股受險資青睞,一是由于其股息率較高,保持穩定分紅。他指出:“銀行股普遍具備較高的股息率,在當前利率下行、非標資產收益縮減的‘資產荒’背景下,險資作為長期資金,更傾向于配置分紅穩定、現金流良好的銀行股。”
二是估值較低,安全邊際好。周毅欽表示,當前銀行板塊市凈率仍處于歷史較低位,“中特估”概念持續推動國有大行估值重塑,險資通過舉牌可享受估值修復紅利。三是股東身份加持,力促銀保合作。
“除了財務投資外,險資舉牌銀行股外還可持續加強雙方的銀保協同,未來雙方有望在代理銷售、財富管理等金融服務等方面深化合作,實現資源共享、互利共贏。”周毅欽表示。
封面圖片來源:每日經濟新聞 文多 攝
如需轉載請與《每日經濟新聞》報社聯系。
未經《每日經濟新聞》報社授權,嚴禁轉載或鏡像,違者必究。
讀者熱線:4008890008
特別提醒: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
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