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態勢下,有兩個領域感覺有些春寒料峭,略微讓人擔憂:其一是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從去年底觸底反彈以來,到今年4月以后再現拐頭向下局面;其二是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1.13萬億元,同比下降3.3%,顯示外需環境依然疲弱,出口這駕馬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依然乏力。
一周多前,湖北、安徽、江蘇等長江流域遭遇連續強降雨襲擊,并造成嚴重洪澇災害。為了緩解洪水危情,7月14日上午,武漢梁子湖一聲驚雷,用炸堤平湖的方法破垸分洪,而退垸還湖的啟動也讓1600多名當地群眾永久遷出了自己的家園。
在本次受災最重的地區之一黃岡(古時稱黃州),如果把時間拉回到近1000年前,在一個適合出游的春日,大文豪蘇東坡同樣遭遇了一場出乎意料的急雨。由于未帶雨具,造成“同行皆狼狽”的窘境,卻讓大詞人在那首膾炙人口的《定風波》里,留下了“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的千古名句。
千年以前那場讓文學家表現出泰然自若氣度的風雨,跟當前造成嚴重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的強降雨和洪災自然不能相提并論。尤其是在當前經濟面臨下行壓力的背景下,天公不作美也會對我們保持經濟增長制造新的障礙。而在本周五,國家統計局發布今年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情況,在某種程度上也反映出中國經濟經歷了風雨考驗的一面。
但是,盡管面臨著這樣那樣的困難,中國經濟半年報依然取得了GDP增長6.7%的不俗成績,更展現出多重昂揚向好的積極因素。在這樣的情況下,我們自然應該拿出不輸古人的曠達超逸的胸襟,來審視雖然經歷風雨但依然晴朗光明的中國經濟。
在上半年國民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的態勢下,有兩個領域感覺有些春寒料峭,略微讓人擔憂:其一是全國房地產開發投資增速,從去年底觸底反彈以來,到今年4月以后再現拐頭向下局面;其二是上半年進出口總額11.13萬億元,同比下降3.3%,顯示外需環境依然疲弱,出口這駕馬車對經濟的拉動作用依然乏力。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勢之下,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和補短板正在有序推進。與鋼鐵、煤炭等大型國企遭遇的困境相比,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所營造出的新興市場主體卻全面開花,雖然它們體量微小,但“竹杖芒鞋”的輕便反而帶來了“小快靈”的特點,尤其在促進就業方面發揮了巨大作用。
GDP高速增長固然令人振奮,卻很難保持持續性。需知當前6.7%的GDP增速看似按轡徐行,但中國經濟的體量早已非往年可比,2015年我國6.9%的增速,所創造出的GDP增量也達到4萬多億,比2006年10.7%增速下創造的3萬億GDP增量仍高出一大截。這也就是我國為何要提出“以改革推動經濟中高速增長”的緣由。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而對于中國經濟來說,雖然經歷增速放緩的下行壓力,就好比突如其來的風雨及其造成的泥濘一般,但只要保持改革的定力,即使在經歷風雨的情況下,經濟運行的總體也依然保持穩中有進,顯示前景晴朗光明。
國家統計局發布上半年經濟數據之后,從中可以看出資本市場的哪些線索?投資者能否從中把握住機會,在股市、樓市、匯市、黃金等大宗商品或者理財產品等市場中覓得好的投資標的,并贏取不俗的收益,這才是涉及千千萬萬普通民眾切身利益的選擇。
對此,各大銀行、券商都對上半年經濟運行情況給出了自己的分析,也對下半年走勢作出了預判。我們從中選擇了部分觀點,希望能對投資者的決策提供一定的參考和幫助。
7月15日,國家統計局發布的數據顯示,初步核算,二季度GDP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7%,與一季度持平;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34063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速度也為6.7%。在7月11日的經濟座談會上,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說,二季度經濟延續了一季度平穩增長的態勢,國內需求起到了頂梁柱作用,物價水平總體穩定,各項改革取得積極進展,新經濟等快速發展,帶動城鎮新增就業超700萬人,一些傳統企業也通過發展新技術新模式,走上升級發展新路。
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國民經濟綜合統計司司長盛來運表示,上半年經濟運行繼續保持了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主要指標運行平穩,符合預期,也符合經濟發展新常態下的發展規律。具體來講,“穩、進、新、好、難”五個字可以概括上半年經濟運行的主要特點。總體來說,整個形勢比較復雜,困難還很多,而且經濟下行壓力仍然較大。面對這樣一個艱難的局面,中國經濟上半年能夠交出穩定增長、穩中有進的答卷,應該說是非常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