郵箱,昵稱或手機號:
密碼:
或使用合作網站賬號登錄?
用新浪微博登錄 用QQ登錄
2016年對于中國資產管理行業可謂是具有標志性的一年,面對全球復雜多變的經濟環境,我國也進入了經濟轉型的攻堅時刻。這一年,公募基金行業迎來了18周歲的成人禮,公募行業規模突破8萬億元,私募行業規模也齊頭并進,大財富管理雛形初現。未來,如何面對大資管市場的機遇和挑戰,值得我們思考。
今天,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6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以“大融合、新起點”為主題,邀請數家一線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相關負責人,將對行業發展進行深度探討,明晰中國基金行業未來發展方向。
《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將于25日在成都舉行,為此,每經記者對融通基金投資總監商小虎進行了提前采訪,商小虎主要就對如何打造公募基金投研的核心競爭力等問題進行了回復,25日圓桌論壇的討論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將于25日在成都舉行,為此,每經記者對海富通基金總裁兼董事劉頌進行了提前采訪,劉頌主要就對如何看待今年機構定制基金的蓬勃發展等問題進行了回復,25日圓桌論壇的討論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將于25日在成都舉行,為此,每經記者對鵬華基金副總裁高陽進行了提前采訪,高陽主要就對公募基金市場的問題等進行了回復,25日圓桌論壇的討論也圍繞這些問題展開。
一襲深色禮服,一頭干練短發,前海開源基金總經理蔡穎就這樣氣質優雅地出現在11月25日的"2016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現場。作為圓桌論壇一里唯一的女性高管,蔡穎更顯細膩溫柔。談及協調公司內部關系的法寶,她也笑稱是"以柔制剛"。她管理的前海開源基金,成立三年多時間,已是業界"網紅",常常登上頭條,規模、業績和特色產品可謂面面俱到。論壇期間,《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到了蔡穎,一起來聽聽她的管理心得。
近年來,公募基金不斷拓展創新領域,財通基金就是其中之一。11月25日財通基金董事長劉未出席了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2016第五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中的“2016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在劉未看來,財通基金是一家比較有創新意識的公司。劉未建議,從財通基金的角度,投資還是應當將投資周期與眼光放得更長遠一些。財通基金將結合自身特色與優勢,形成更加多元化的特色業務,力爭成為上市公司全方位的金融服務商。
11月25日,"2016第五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在成都盛大開幕。海富通當天一舉獲得兩大獎項:"財富子公司"最具競爭力公司、"最佳特色產品"。在此次峰會的分論壇--"2016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上,海富通總經理劉頌對當下公募基金的現狀和發展侃侃而談。在被問到2016年公募基金市場的關鍵詞時,劉頌提到了"機構化"。
提到華商基金,"主動管理能力不錯"是留給廣大投資者的印象,而其掌門人梁永強就是這一印象的建立者之一。11月25日,他出席了"2016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期間多次談及華商培育這種能力的環境,這與其今年進行的事業部制改革不無關聯。面對未來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投研出身的梁永強顯得很務實--維護團隊、培養人才,才是應對未來的不變法寶。
社會學中有一種行為稱為"貼標簽",九泰基金總經理盧偉忠就有這樣的標簽:"年輕"、"九泰新任總經理"等。那么,這些標簽化的下的盧偉忠是怎樣管理公司的呢?11月25日的"2016中國基金業高峰論壇"上,《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有幸聆聽到了他對九泰基金的管理理念以及對近日"定增要被取消"傳言的回應。
究竟應該重點發展主動型投資產品還是被動指數產品,一直是基金管理行業實踐中的一個重要話題。基于中國和美國市場的實踐,對這一話題的理解和答案存在著較大的差距。
艾方資產是在量化對沖領域中的佼佼者,并在由《每日經濟新聞》主辦的第四屆中國上市公司領袖峰會上入選“2015中國十佳私募基金”。相關數據顯示,華寶艾方多策略對沖套利1期基金在2014年取得年化106%的收益,最大回撤在1.35%以內。2015年來艾方多策略產品仍保持正增長。上述成績是如何取得的?量化投資的策略、模型如何建立?在程序化交易的政策調控背景下,哪些策略會受影響?近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海張江專訪了艾方資產總裁兼投資總監蔣鍇。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注意到,將量化對沖產品作為主要產品線的國金資管,就是其中代表之一。雖然下半年受限于股指期貨交易新規,套利空間變小,但前三季度依然保持了平均20%的回報水平。而中金所對股指期貨交易的限制,對蓄勢待發的量化對沖市場來說,影響頗深。那么,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量化對沖投資面臨哪些困境?又將何去何從?就此,國金證券資產管理分公司投資總監石兵接受了《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專訪。
金融市場上,目前能作為投資資產的產品還相當有限。與此同時,實體經濟中有著非常豐富的可以作為投資標的的資產,但其在發展機制上尚不夠完善,可投資的產品也相對較少。此外,從已有的產品來看,風險可控的穩定資產也較為稀缺,且這類資產目前主要是面向機構投資者。如何進一步推廣,首先需要打通產品的基本交易機制,這是我們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
Copyright ? 2024 每日經濟新聞報社版權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使用,違者必究。
廣告熱線?北京: 010-57613265,上海: 021-61283008,廣州: 020-84201861,深圳: 0755-83520159,成都: 028-86512112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51120190017 網站備案號:蜀ICP備19004508號-3 川公網安備 51019002002026號